合理节约、挖潜增效是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深圳市某花园小区充分利用雨水和处理后的游泳池清换水刷洗小区地面,一个夏季节水上千吨,节约水费近3000元。又如某大厦对不合理的公共用电系统进行改造,使公共电费由每月4万余元下降到2.2万元左右。这些改进措施保证了业主和物管企业的利益,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专业化分工使各项物管服务内容更广泛,有效降低了经营成本。如中海物业辖区内的清洁卫生工作已全部由专业保洁公司承担,实践效果明显。
物业管理行业受到投资者的重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出物业管理责任保险,深圳于去年12月26日签下第一份保单。资本血液的输入,使物业管理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潜能。
行业规模 社区经济——按照行业标准,一个10万平方米的小区大概配备55名保安人员,25名保洁员,5名绿化人员,15名维修人员,10名物业管理员,即需要110人的物业管理队伍。深圳金地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必安认为,形成规模是未来物业管理发展的趋势。如果一家物业管理公司要管1000万平方米的小区,没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强大的整合资源能力,是很难驾驭的。发展社区经济既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又可以方便业主,如社区教育业、文化娱乐业、家政业、商务、健康业等。
发展中的物业管理行业与其他行业比,显得瘦小单薄,只有骨架,难见丰腆的肌肉。专家指出,深圳物业管理的服务对象除住宅、工业区、商业区、医院、学校、部队外,还可开发广场、山林、湖泊、旅游区等自然物业和社会物业;服务内容不能局限于保安、清洁、维修三大类,中海物业开通“中海家园服务网”,向业主提供质优价廉的120余种特色服务就是很有意义的探索;要摒弃人海战术式的服务手段,可以利用高科技逐步减少十几万保安大军为突破口。
物业行业应与房地产业的租赁与销售、社区内的商品零售业与信息产业、金融保险业、旅游业、物流业、教育业等诸多行业充分联合交流,构筑合理的多链条式物业管理产业结构,以此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例如,中海物业公司已湖南证券合作,实现了家庭大户室操作股市;与商品零售业合作,在社区内开办物业公司超市等。
远期目标:编织两张网
21世纪的物业管理必须建立“网络管理大平台”。面对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以楼宇智能化、宽带社区网络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广泛运用,物业管理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物业“硬件”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如何适应这一发展潮流,实现物业管理行业的科技转型,是摆在所有业内人士面前的一道“难题”。破译这道“难题”的“密码”是构筑“网络大平台”,即实现物业管理现代化。
初级网络——住宅是一个产品群,包含了环境、配套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物业管理要针对这个产品群建立“大平台”,让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层次的人们都在“大平台”管理下和谐地工作、生活;物业公司也需要利用这个“平台”,把大家联系起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理解,使物业服务人性化。网络化社区实现了管理者与住户的“零距离”沟通。
物业公司通过网上发布通知,组织社区事务讨论,接受和处理住户的投诉、报修、费用帐单速递与催交等等。物业管理可以深入地面向每个家庭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服务,同时也可根据小区居民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营造小区特有的文化氛围。
高级网络——自从世界上第一幢智能建筑1984年在美国出现后,美国、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和东南亚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先后提出了各种智能家居的方案。美国家庭网络的发展,不仅牵动了许多行业,而且开拓了新的大市场。根据美国一家权威市场调查机构预计,今后两年内将有近1亿的家庭构建家庭网络。到明年,建设网络化家庭所带来的市场总值将高达4500亿美元,其中3700亿美元是智能信息家电硬件产品的价值,其余是软件和技术支持服务的费用。
住宅智能化是人类住宅的又一场新的革命。现代社会的家庭正在以家庭智能化带来的多元化信息和安全、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作为一个理想的目标来追求。不久的将来,没有智能家居系统的住宅将会像今天不能上网的住宅那样不合潮流。目前智能化住宅之所以能作为房地产开发的卖点,也说明智能化住宅有它的市场需求。我国已密切注意到世界智能家居的发展动向,在《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项目实施方案》中,将建设智能化小康示范小区列入国家重点的发展方向。建设部要求“到2010年,大中城市中60%的住宅要实现智能化”。
专家预测,智能家居发展将大大推动我国实现家庭信息化进程。到2005年,真正理想的豪华“宽带智能家居”群就可能出现,深圳兴许还会提早一两年呢。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