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4内审组长于内审前十天将内审时间通知受审部门,受审部门对内审时间如在异议,应在内审前三天通知内审组长。
4.2.5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员应经质量体系认证咨询机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担任。
4.3 内审的实施
4.3.1 首次会议
a) 参加会议人员:公司领导、内审组成员及各部门负责人,与会者签到,并由财务室保留会议记录。审核组长主持会议。
b) 会议内容:由组长介绍内审目的、范围、依据、方式、组员和内审日程安排及其他有关事项。
4.3.2 现场审核
a) 内审组根据《内审检查表》对受审部门的程序和文件执行情况进行现场审核,将体系运行效果及不符合项详细记录在检查表中。 b) 内审组长需每日召开内审会议,全面了解该日内审情况,对《不符合报告》进行核对。 c) 内审时审核员不应审核自己的工作,要公正而又客观地对待问题。
4.3.3 审核内容
a)方针是否传达和理解。
b)有或可能具有重大质量影响的因素是否遗漏。
c)各层管理者、重点岗位是否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
d)质量管理体系在实际工作中是否正确实施。
e)目标、指标是否按计划实施或完成,实现目标的过程控制是否有效。
f)重点岗位员工是否经过必要的培训,并具备必要的技能和意识。
g)有关岗位是否有相关的有效文件。
h)对重点供方和合同方的调查和施加影响是否存在。
i)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是否及时纠正,采取预防措施再次发生。
j)所有记录是否完整、有效和符合要求。
k)信息交流是否通畅。
4.3.4 审核报告
4.3.4.1 现场审核后,审核组长召开审核组会议,综合分析检查结果,依据标准、体系文件及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必要时还要依据与顾客签定的合同要求,确认不合格项,并发出《不符合报告》给相关部门领导确认后,由相关部门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经审核员确认后实施纠正,审核员负责对实施结果跟踪验证,并报告验证结果。
4.3.4.2 审核组填写《不合格项分布表》,记录不合格分布情况。
4.3.4.3 现场审核后一周内,审核组长完成《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报告》,交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4.3.4.4 审核报告内容
a)审核目的、范围、方法和依据。
b)审核组成员、受审核方代表名单。
c)审核计划实施情况总结。
d)不合格项分布情况,不合格数量及严重程度。
e)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f)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符合性及今后应改进的地方。
4.3.5 末次会议
4.3.5.1 领导层、内审组成员及各部门领导,与会者签到,并由综合行政部保留会议记录。审核组长主持会议。
4.3.5.2 内审组长重申审核目的,宣读不符合报告;宣读《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报告》;提出完成纠正措施的要求及日期;由组织领导讲话。
4.3.5.3 由综合行政部发放《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报告》到各相关部门。
本次内审结果要提交公司管理评审
5 相关文件
5.1 《改进控制程序》。
5.2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6 质量记录
6.1《年度内审计划》。 ZH-8.1.2-01 6.2《内审实施计划》。 ZH-8.1.2-02 6.3《内审检查表》。 ZH-8.1.2-03 6.4《不合格报告》。 ZH-8.1.2-04 6.5《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报告》。 ZH-8.1.2-05 6.6《内审首(末)次会议签到表》。 ZH-8.1.2-06 6.7《不合格项分布表》。 ZH-8.1.2-07 6.8《体系文件审查不合格与问题记录》。 ZH-8.1.2-08
8.1.3 过程和服务的监视和测量程序
1 目的
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和服务提供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以确保和验证服务的符合性。对可能具有重大质量影响的活动其关键特性参数进行监测和测量,通过监测和测量结果,对应遵守的质量法律法规的符合程度及目标、指标的实现程度重要因素控制情况进行评价。
2 范围
适用于对质量管理体系服务过程持续满足其预定目的的能力进行确认;对服务所需采购物品质量进行监视和控制;对体系运行过程中的服务表现,有关的运行控制,质量目标符合情况,法律遵循情况等的监测和测量。
3 职责
3.1 综合行政部
a)负责对服务过程质量的监视和测量。
b)负责对公司各部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c)负责对公司范围内环境检测设施的控制。
3.2 各部门
a)负责本部门服务所需采购物品的监视和测量。
b)负责部门内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控制,并及时汇总到综合行政部。
4 程序概要
4.1 服务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4.1.1 执行相关规定
根据公司总的质量目标进行分解,转化为与质量相关的各过程的质量目标,执行《管理策划控制程序》中对质量目标分解的有关规定。为保证目标的顺利完成,采用服务质量检查和考评的方法进行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4.1.2 服务质量的检查和考评
4.1.2.1 服务的日常检查和考评
公司各部门负责人依照各部门服务规范,对本部门日常的服务质量进行检查与评分(每三天检查一次),填写相关的《服务质量检查与考评表》,对查出的问题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执行《不合格控制程序》和《改进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4.1.2.2 公司各部门负责人负责使用评分表,对服务质量形成的关键过程进行监视与测量,将服务质量评分记录在《部门服务质量评分表》上,明确服务过程和过程实际能力之间的关系,以确定需要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的实际。
4.1.2.3 每月初各部门将本部门上月的《服务质量检查与考评表》和评分表上报综合行政部,由综合行政部综合分析,编制《公司月服务质量报告》,肯定成绩、分析问题原因及应采取的纠正、预防或改进措施,上报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综合行政部负责监督各部门采取相应的纠正、预防或改进措施。
4.1.2.4 服务质量的年终考核
年终时,综合行政部根据各部门工作计划完成情况及每月《公司月服务质量报告》,对各部门服务进行年终考评编制《公司年终服务质量报告》,上报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对存在的问题应及时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执行《不合格控制程序》和《改进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4.2 对服务所需采购物品的监视和测量
4.2.1 需采购服务物品的部门负责编制各类相关的采购物品检测程序,明确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判别依据、使用的检测设备等。
4.2.2 采购人员将采购的物品交与库房后,由仓库管理员通知所需要物品部门人员对照检测规程要求进行检测,合格后办理入库手续。
4.2.3 对于一般物品,之对外观、品种、数量、合格证等进行验证。对有些无法从外观判断质量的物品,采用试用的方式进行检测和试验。
4.2.4 采购物品的合格判定。对采购物品检测完成后,检验人员应将检验结果填写在《物品检测报告》上,交库房保管存档。只有检测合格的物品方可入库并用于服务中。对不合格品,由库房保管通知采购人员,按《不合格控制程序》执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