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专题 》 开发商: 万科 金地 碧桂园 雅居乐 招商 恒大 融创 新城 首开 复地 金科 万达 绿城 融侨 金辉 荣盛 合景泰富 中海 首创 华侨城 绿地 合生 中铁 海尔 保利 宝龙 龙湖 沿海 华润 合正 金融街 星河湾 世茂房 中粮 朗诗 富力 苏宁环球 远洋 卓越房 中航 中信 华远 星河 代理商: 世联 伟业 亚豪 天启开启 天地行 中广信 易居 同致行 中原 德思勤 高策 大家 怡高 思源 尺度 同策 合富 世家 策源 新聚仁 金网络 阿特金斯 新景祥 新联康 嘉联 华燕 中房信 广告商: 风火 红鹤 蓝色 黑弧奥美 青铜骑士 博思堂 相互 及时 尚美佳 世纪 优点 主观 和声 同路 万有 策达 BOB尽致 博加 商业公司: 戴德 豪斯 仲量 汉博 麦肯锡 世邦 波士顿 埃森哲 高力 高纬 德勤 森拓普 翰威特 普华 美世 达沃斯 九州 绿维 华夏
时间:02-01 17:50:15 浏览:6246次来源:http://www.fangchanshe.com 销售话术
近日,北京市商务局起草了《北京市商业零售企业员工行为礼仪规范(试行)》,使得京城的商场等众多服务性行业的软环境建设“有法可依”。面对越来越大的市场竞争,商家只有提升服务水平才会在竞争中屹立不倒。
似火的服务热过了头
冷淡态度伤人心
过分的热情让Linda心里很不舒服,决定先把David前两天所购的尺码不合适的衬衫换了再逛。由于受到刚才一幕的刺激,惊弓之鸟般的她和男友都有点不敢直视Y品牌的导购了。Y店里就一个导购正在查货,David向她说明了来意,谁知她连眼皮都没抬就让David自己去找衬衫的尺码。David在柜台的挂件上怎样都找不到合适的型号,只好请她到库房里帮着找找,原本给顾客换货就是商家应爽快履行的责任,可是这位导购竟然没好气地跟David说:“那您可要等会儿,我这货还没查清楚呢,要不您先逛逛,过半小时再来。”这接连发生的事让Linda和David对该商场的服务失望透了。
服务标准:不合格
规范点评:根据《规范》第二十五条:回答顾客提问时,应面对顾客,有问必答,热情解答。不可心不在焉、含糊其词,或边回答边干其他事情;第三十二条:在上货、整理商品、盘点、结账和交接班中,有顾客购物时,须暂停手里工作,先接待顾客;不在营业终止铃响后催促顾客。
消费者议
Ann 职业:公司职员 年龄:28岁
平时去商场购物,如果服务人员热情友好(当然也有热情过头的服务,虽然让人感觉有点肉麻,但对你热情总好过对你冷淡吧!),货品还合意,我就多半会掏钱买下,因为让人家拿这拿那的、自己又试来试去的,不买都会觉得不合适;如果商场的服务人员态度不好,比如你刚用手翻了翻衣架上的物品,服务员就跟着你不耐烦地整理衣架的,服务员多用眼角看人,觉得你的穿戴就像只看不买的,就对人爱搭不理的,这时的我一定会什么也不买,因为我花钱不是来买气的。
Tom 职业:销售经理 年龄:35岁
服务行业的人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你的工作就是要为顾客提供方便和周到的服务。其中,对顾客热情礼貌的服务是最基本的要求,而提供给顾客到位舒服的服务就是更高层次上的要求。比如,商场服务人员见到客人进店、离店打个招呼就行了,没必要太过热情,要让顾客自己先浏览选择商品,有疑问时再为顾客提供必要的服务,别看见顾客就像蜜蜂闻见花蜜似的,热情地追着顾客步步紧跟,让人感觉不买就不行或感觉像盯贼似的被盯着。
市商业企业协会秘书长 高以道
从商场的管理者到员工都要从自身上弄清,由内而外地真心意识到,如何做到优秀、令人满意的服务。要避免对服务表面化,比如某些商场设有迎宾服务,但只是做表面文章应付差事。商家若将服务搞好,就会得到巨大回报。例如,劳模就可以是别人几倍的销售额,从经营者角度,古今中外都会关注回头客。像老字号就是几代人的回头客。商场的服务概念应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研发,不是以自身为本,是以服务对象为本。营业员从不搭不理变成过度热情都是不对的,真正的贴心服务是免干扰,即顾客没有需要不能干扰,只要顾客需要服务就马上做到。市商务局此次出台的规范,弥补了法律法规上的空缺。让商家都以积极的态度完成对服务的共同要求。这个条文是否科学要看企业自身执行情况。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每个区域的城市水平、经营水平都有着很大的差别,有的早已超出规范,有的则远远未达到。所以,此规范只是一个服务基础的门槛。
《精品》声音 也说服务这件事
今年四五月间,在一个国外大型百货进驻北京的新闻发布会上,与会的记者和主会方就“超一流的服务”展开了一场长达半小时的辩论。会后,记者们仍然对此间百货商场所描摹的“精致的、尊贵的、超一流的”服务蓝图,懵懵懂懂。
其实,造成一向目聪眼明的记者们此次集体“失聪”,是有原因的,一是对于商业服务行业,当时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范章程可依。当时只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首都市民文明公约》《北京市商业、服务业服务质量》《连锁超级市场、便利店管理通用要求,部门管理规范》等国家、地方的相关文件中,对商业服务的行为规范有一些零星的涉及;二是现在商业竞争的日趋白热化,服务作为一种附加商品,成为各商家竞争比拼的砝码和项目,各商家忙于制定和自我标榜着自己的服务规范。
由于缺失统一的标准,各商家的服务礼仪,也就无从评判、监督和管理。为此,笔者认为:今年12月1日起出台的《北京市商业零售企业员工行为礼仪规范(试行)》,是在强烈市场需求下产生的,它的推出是非常必要和适时的。虽然《礼仪规范》只是一个行业标准和要求,不具备法律强制效力,但它代表着一种行业共识和规矩,它代表着一个道德标尺和约束,它的出现,必将使京城商场等众多服务性行业的软环境建设“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