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专题 》 开发商: 万科 金地 碧桂园 雅居乐 招商 恒大 融创 新城 首开 复地 金科 万达 绿城 融侨 金辉 荣盛 合景泰富 中海 首创 华侨城 绿地 合生 中铁 海尔 保利 宝龙 龙湖 沿海 华润 合正 金融街 星河湾 世茂房 中粮 朗诗 富力 苏宁环球 远洋 卓越房 中航 中信 华远 星河 代理商: 世联 伟业 亚豪 天启开启 天地行 中广信 易居 同致行 中原 德思勤 高策 大家 怡高 思源 尺度 同策 合富 世家 策源 新聚仁 金网络 阿特金斯 新景祥 新联康 嘉联 华燕 中房信 广告商: 风火 红鹤 蓝色 黑弧奥美 青铜骑士 博思堂 相互 及时 尚美佳 世纪 优点 主观 和声 同路 万有 策达 BOB尽致 博加 商业公司: 戴德 豪斯 仲量 汉博 麦肯锡 世邦 波士顿 埃森哲 高力 高纬 德勤 森拓普 翰威特 普华 美世 达沃斯 九州 绿维 华夏

当前位置:房产社房地产知识物业管理消防安全智能大厦防火系统 正文

智能大厦防火系统

时间:02-01 17:47:50 浏览:6445来源:http://www.fangchanshe.com  消防安全

  2.消防用电设备的线路敷设及防火措施。消防用电设备的线路应尽量采用阻燃电缆穿钢管暗敷在不燃烧体结构层内,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mm,这种做法被实践证明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防火措施。有些工程中配电室距电气竖井距离较远,且消防用电设备容量较大,电缆穿钢管不能满足暗敷条件,所以从配电室至竖井段线路只能采用明敷。通常这段电缆都敷设在吊顶中,这就要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尽量不采用耐火槽盒,因为耐火槽盒散热条件较差,电缆敷设在其中要降低其载流量,一般多根电缆在耐火槽盒内敷设其降容系数为0.4~0.7。这就势必要增大电缆的截面,以加大其载流量而增加投资。且耐火槽盒仅能防止外部环境燃烧对电缆正常工作的影响,无法防止由于在耐火槽盒内电缆本身的故障和因相邻效应而造成的火灾。如果电缆数量较多,须经过经济
技术比较选择采用耐火槽盒还是在电缆梯架中敷设耐火电缆。另外,对于消防水泵等重要消防设备的供电电缆建议采用耐火电缆,以保证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不受影响继续工作。此外消防用电设备线路应和非消防用电设备线路分开敷设,如果受条件限制需一起敷设时,两种用途电缆应分别敷设在桥架或竖井的两侧,非消防用电设备线路还应采取防止由于自身原因(如过载、短路、漏电等)引起火灾而殃及消防用电设备线路的措施。

   六、高层民用建筑避难区域防火设计


  (一)高层民用建筑设置避难区域的重要性

  现代化的城市中,高层民用建筑(以下简称高层建筑)鳞次栉比,就上海市而言,目前高层建筑近3,000幢,其中超高层建筑近100幢。当今的高层建筑不但高度高,功能复杂,人员密集,而且现代化程度高,具有通信设施、空调系统、机电设备完善以及竖向管井多、可燃装修材料多等特点。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容易产生烟囱效应,风效应,火势蔓延迅速,扑救困难。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疏散距离远,疏散时间长。有资料统计,在正常情况下,要将一幢30层高,每层有240个人的高层建筑中的人员全部疏散至室外所需的时间约78分钟。可以想象,在火灾时,人们逃命心切,惊恐万分,消防队员此时要分秒必争地登高救火,这样往往会在楼梯间、走道内出现相互碰撞,拥挤不堪的现象,既影响疏散和灭火,又会造成意外伤亡事故;另外,在紧张慌乱的情形下,要在楼梯间里长时间行走,绝大多数的人会体力不支。由此可见,火灾时要将高层建筑中的人员全部疏散到室外是非常困难的,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在高层建筑中每层或间隔一定层数设置避难区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的办法。人们可以经过较短的疏散距离,或在体力不支时,进入避难区域,得到安全保护。可以这样定义避难区域:它是指当发生火灾时,为那些由于疏散路线远,或疏散通道被烟火封堵,或因伤残、体弱而无法及时疏散到室外的人员设置的,能够躲避烟、火的侵袭,暂时保证安全的场所。

   国外一些防火规范和建筑设计规范中对建筑中设置避难区域都有一定的要求,如:


  1.加拿大规范NBC1995(The National Building Code of Canada1995)中规定:

  (1)除居住建筑以外,凡高度超过75米的建筑从底层到顶层,每层应设避难区域;其他建筑每5层设置一个避难区域。

  (2)对于流动人口的建筑,避难区域的面积不小于0.5m2/人(2人/m2),对于非流动人口的建筑,避难区域的面积不小于1.5m2/人(0.67人/m2)。

  (3)在本层应设置具有一定宽度的通道和门进入避难区域。

  (4)从火灾起2小时内,避难区域的空间中的空气最多1%被火灾污染。

  该规范关于设置避难区域的条文解释中指出:每5层应设2个在火灾情况下正压送风的避难区域,或在5层内交错设置2个避难区域。

  2.英国规范BS5588中规定:

  (1)除单层建筑、所有出口是室外出口的楼层、设备层、面积不大于280m2的地下一层、首层、二层以外的
其他建筑,在每层安全楼梯间内应设置避难区域。

  (2)避难区域应该用具有一定耐火极限的墙封闭,外墙可以除外。

  (3)每个避难区域应该设置直通室外出口的安全通道。

  (4)每个避难区域应该提供一个可以放置轮椅的空间,并不应减少疏散通道的宽度和阻碍人流的疏散。该规范中还指出,下列例子是比较好的避难区域:

  ①一个封闭区域,如防火隔间、安全(被保护的、封闭的)门厅、安全(被保护的、封闭的)走廊或安全(被保护的、封闭的)楼梯间。

  ②一个敞开的空间,如:平屋顶、阳台、裙房屋顶以及其他在火灾情况下具有防火和疏散条件的类似场所。

  3.美国规范UBC(Uni form Building Code)中规定:

  (1)避难区域的设置应处于从它所服务的楼层容易进入的部位,避难区域应有符合有关要求的通道直通楼梯间或电梯间。

  (2)当电梯厅作为避难区域时,该电梯井及电梯厅均应按有关要求设正压送风系统。

  (3)每个避难区域应按每200人设一个762mm×1219mm放轮椅的空间,轮椅空间不应影响出口的宽度,并不应阻碍疏散。

  (4)每个避难区域应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小时的防烟隔墙与该楼层的其他部位隔开,并应隔至楼板底部或装饰吊顶上方。防烟隔墙上的门应为具有20分钟耐火极限的密闭防火门,防火门应为常闭门或由火灾报警系统控制关闭的门。管道穿越防烟隔墙处应设防烟阀,阻止走道的烟气。

  (5)避难区域与消防控制指挥中心之间应设两种应急通讯系统。假如避难区域与消防控制中心的应急通讯间断,避难区域同样可以进入公共通讯系统。消防控制中心的位置,应由消防部门认可。

  (6)避难区域中,在火灾情况下应能得到应急指令。这些指令应包括:指示寻找其他出口的方向;提醒人们尽快进入安全区域;对预先制定好的如何疏散等应急救援方案的播告;指示如何使用应急通讯系统。

  (7)每个避难区域应设置易于理解的国际通用符号“AREA  OF REFUGE”(避难区 域)作为辨别标志。这个标志应设在每个直通避难区域的门上。当出口指示标志以灯光显示时,它也应同出口标志一样以灯光显示。在每个避难区域的门上还应设置有触觉的标志。 (二)避难区域的种类及目前高层建筑避难区域存在的一些问题

  参照国外规范和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可将避难区域分为:室外阳台、屋顶平台、避难间、避难层。现分别介绍如下:

  1.室外阳台

  高层建筑中由于功能、体型等因素的影响难以避免袋形走道、疏散路线迂回的现象,而这种设计虽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但存在一定的隐患,因此宜在走道的端部设置室外阳台。靠室外阳台的外墙应为具有一定耐火极限(2小时)的非燃烧体,走道通向阳台的门应为朝外 开启的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上下阳台之间,可设置铁爬梯、折叠梯、避难袋、滑竿、避难绳索等垂直疏散避难工具,或在各层阳台之间以倾斜钢梯(又称避难旋梯)相连,梯宽约0.7m,倾斜可达60°,故比室外梯更简易。无论是哪种,应在洞口或梯段处设置保护装置或栏杆以增加疏散人员的安全感。

  如1990年建造的18层的上海春江宾馆(现更名为宝丰联大酒店)从第十层起每层的走道端头设计了一个三角形的带垂直孔洞(上下阳台的孔洞之间设置了一根金属滑竿)的室外阳台,阳台与外墙的颜色分别为红色和奶黄色,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日本,一般多层、高层建筑都会设置室外疏散楼梯,这对人们的避难与疏散是非常有利的。虽然我国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没有要求建筑物一定要设置室外楼梯,但高层建筑按上述方法设计一些室外阳台,对平时使用和火灾时安全避难都是有利的。

  2.屋顶平台

  当高层建筑有裙房,或标准层平面的面积随高度增加而缩小时,则裙房屋顶平台、中间屋顶平台和高层屋顶平台应充分利用作为避难区域,通向屋顶的门应为朝外开启的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因为屋顶平台是开敞的,没有或很少有火灾荷载,面积比较大,加上屋面楼板具有一定的耐火极限,在火灾情况下,避难是非常安全的,而且不增加造价。《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3.3条“超过六层的组合式单元住宅和宿舍,各单元的楼梯间均应通至平屋顶……”。《高规》第6.2.3条“单元式住宅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均应通至屋顶”。第6 .2.7条除本规范第6.1.1条第一款的规定:“顶层为外通廊式住宅外的高层建筑,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不宜少于两座,且不应穿越其他房间,通向屋顶的门应向屋顶方向开启。”这些规范条款的实质是强调利用平屋顶作为避难区域。上海有不少建筑(包括多层、高层建筑)利用屋顶平台作为屋顶花园,或室外休息、休闲场所,火灾时可以作为避难区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本文关键字:智能  消防安全物业管理 - 消防安全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